英语之毒,甚于鸦片发表时间:2013-03-28 00:00 英语之毒,甚于鸦片 ——鸦片谋害身体,英语毁我文化 每年“两会”期间,都有很多委员郑重提交议案,提议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、不搞“英语一刀切”。 近些年来,英语热潮席卷神州大地,英语培训、英语教材、英语声像制品、英语读物等等,在全国城乡随处可见。欧美一些在本土从未涉猎过教学的机构,如朗文、迪斯尼等,也纷纷跑到中国开办学校,开秤分金。 好一场轰轰烈烈的“全民学英语”运动啊!又见彩旗飘飘,只闻书声朗朗。 根据粗略的统计,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时间让你触目惊心:小学占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,中学为三分之一,大学为二分之一。一名学生读完大学,至少有5年时间在学洗英语。青春年华,这是生命中多好的5年啊! 不但学生从小学直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必考英语,就连在招工就业、晋职评优等社会生活中,也处处难逃英语的考验。一种多数人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外国语言,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本土选拔人才的刚性指标。 在英语大棒的重击下,现在连幼儿园也在搞双语教学,甚至连孕妇都开始外语胎教了。 一门外语,在我们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竟抢了如此大的风头,在我们这个独立自主的非殖民地主权国家里直欲取代民族文化,着实让人惊诧:英语真的有必要被供到中国文化的神坛吗? 众所周知,语言只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工具,本身不是科学技术,也不是文化知识。如果我们把最精彩的一段生命耗费在仅仅掌握一种工具上,还有精力和时间学习真正的科学知识吗? 单单从语言学的角度讲,英语难道真是一种比汉语先进的语言工具吗? 英语的优势是字符极少,以有限的26个字母反复地复杂排列组合,构建出繁杂庞大的词汇库。语言界公认,英语词汇库将无限膨胀,英语学习负担也会无限加重。莎士比亚的戏剧堪称世界文学之瑰宝,但因英语词汇的膨胀和变迁,仅四百年时间,今天就是英国本土的专业人士阅读起来也十分吃力。 汉语呢?几百年前的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,小孩子都看得懂。更不用说汉语如海纳百川,可以轻松融入阿拉伯数字、英文字母,可以数千年间一脉传承而依然精彩灵动。英语中可以穿插汉字吗?可以竖排吗?可以…… 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工具,在今天,它的地位已经远远高出我们的母语。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中,英语分数与汉语相同。而到了大学,英语还有4、6、8级的考试,不达标不得毕业。 多少天才少年,就这样被英语毁了前程,误了青春?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“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,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”。据此推算,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,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,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,才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。 而我们现在呢? 中国大学生在4年大学的黄金时间,有至少一半的时间在学习英语!现行的英语教育和考试制度,不仅仅是在劳民伤财,简直是在谋杀中国的人才,摧残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,磨灭了他们在感兴趣学科里深入学习、探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很多大学生文不能钻研学术,武不能就业谋生,人才日渐凋零在所难免,更别再提冲击诺贝尔奖了。 语言决定思维,模仿如何出新?一个以创造发明为荣的文明古国,正在沦为以引进抄袭为主的“山寨”作坊,邯郸学步,前途何在? 学者们指出:“由于英语考试,浪费了大量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,使中国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与日俱下,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。”警钟长鸣啊!看看中国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吧。 英语的强制性学习也摧残了孩子们的身体。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之重世界闻名,这些负担中,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习英语。日本的小学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玩,美国的中学生可以半天上课,而我们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起早贪黑,晚上往往还要学到半夜。这样刻苦学习的回报是什么呢?是科研成果一年比一年少,体育纪录一年比一年低,只有眼镜片是一年比一年厚。 难怪钱老临终发问,总理也无言以对。 不仅如此,很多学者们还在担忧,由于中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和钻研,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,对西文文化耳熟能详进而顶礼膜拜,教育的初衷是希望这些优秀人才毕业后,改变祖国的一些落后现状,而这些人才却选择了出国,而且往往是有去无回。社会总在抱怨现在的学生没有多少爱国精神,崇洋媚外。天天学习别人的语言文化,你叫他如何爱国?英语学习直接冲击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。我们的孩子有多少时间在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?不必说传统的诗词歌赋,就连现代汉语也无心钻研。中国人的汉语低能正向精英聚集的高校扩展。在本该术业专攻、精研学理的时候,大学生们不得不重新学习汉语文章的基本典范,补足匮乏的汉语词汇,补读早就应该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。一些大学生们的汉语水平甚至难以连词成句,更别提妙笔文章了。大学校园抄袭成风屡禁难止,苦学英语也是源头之一。 教育部一位官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话令人深思:英语强势是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。 我们付出了这么多,学来的英语有什么用呢? 一位学者说:“由于英语在中国地位的重要,中国人疯狂学习英语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美国。当然,不是在应用方面。” 某外语学院院长严教授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现在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学生外语知识,而实际上并没有培养出理想的学生,他们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。我在美国了解到的情况是,多数美国的学生都是大学才开始零起步学习外语,外语也能学得很好。外国人学外语是为了应用,而我们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。” 在一家报纸进行的调查中,有74%的被调查者表示,英语基本没有用。有13%的人表示,偶尔会用一点英语知识,但不是用在工作上的,他们应用英语主要是为了上网站,获取一些信息。 在另一项相关调查中,问题“你觉得学习英语对你的帮助大吗?”,回答“没任何帮助”的占21.7%,“除了通过考试,没有别的帮助”的占47.3%,“有一些帮助”的占26.4%,“帮助很大”占4.6%。问题“你认为学英语有没有必要?”,回答“有必要”的占7.9%,“没必要”占79.7%,“不好说,有利有弊”占12.4%。 后一项调查是在网上进行的,能在网上参加调查的人,应该都是有文化的年轻人吧?如果是面向全社会老百姓,数据会怎样呢? 看看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吧。 印度是英国的前殖民地,英语的普及率可以说是相当高,在这一点上堪为我国民之楷模,但它们现在发展得如何呢?而法国、日本等更看重本国文化和语言的国家,却始终走在世界前列。尤其是与美国有特殊关联的日本,也并没有把英语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。 多位知名学者表示,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已经背离了学习的初衷,不再是为了掌握一种交流工具,而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,身心俱损,学思两废。虚掷了不可逆的青春年华,耽误了民族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研习修炼,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,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千亿的巨大财富打了水漂,真可以说是祸国殃民。 除了少数的外交外贸人员,十几亿中国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园,从事士农工商各行各业,我们真要立志于在生活中处处都使用英语吗?照目前这样学下去,也许不远的将来会盼来这一天。到了那一天,也就是文化中国的灭亡之日,就是炎黄子孙这一称号的断绝之时! 十九世纪后期,鸦片传播中华,国人沦为“东亚病夫”,但也并未亡国,因为民族文化还在,魂魄还在。二十世纪后期,英语传播中华,几十年间,西风杨柳黄犹病,十亿神州尽美英,白首穷翻新概念,青春谁解旧书经? 嗟乎!英语之毒者,有甚于鸦片也。 上一篇吃惊!中国孩子的健康状况
下一篇恨不生英国
文章分类:
艺术讲坛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