恨不生英国发表时间:2013-03-28 00:00 恨不生英国! ——英国孩子怎样上小学? 周黎明是2012年9月作为浙大访问学者飞去英国的,同行的还有他正在杭州读小学的女儿。周黎明说,仅凭一个短学期的上学经历就要给英国小学下结论,似乎为时过早。但身边同事的孩子,包括女儿在内,对学校表现出的兴趣,让他感到,在英国,上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,一位英国同事的孩子在手摔骨折后,第二天打着石膏还要求去学校。女儿所在的英国小学,处处展示着人性化、注重快乐教学的理念。 在记录女儿去英国半年的变化时,周黎明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: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? 是快乐重要,还是技能训练重要?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是让受教育的人更快乐,还是让他们学会竞争,从小就立于不败之地?若是后者,那国内的家长、老师和孩子一起承受比国外孩子大得多的压力或许也值得,但为何到了中学,国外的孩子就能与中国孩子打个平手,而到了大学,国外孩子的创造力、创新技能则明显已经将中国孩子远远甩在了身后? 以下是周黎明教授写下的《“玩中学”的英国小学生活》(节选)—— 英国的小学都不大,一个学校一般只有两三百个孩子,一个年级通常只有一个班,班上二三十个孩子。因为学校规模小,所以数量就很多,一个住处,方圆一英里内往往有许多所小学可供选择。 按照年龄安排,女儿在英国读的是三年级。Dunkirk小学每个年级设一个班,一个班25个孩子,每个班配一名老师和一到两名助教。 学校要求学生早上8点55分到校,下午3点半放学。每天早上,早到的孩子们可以在操场上玩,但不能进教室(教室的门是锁着的)。8点55分音乐铃响起,小朋友们排队由老师领进教室。进教室后,老师先与每一位小朋友依次互问早安,然后开始正式上课。 学校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劳逸结合。校长的要求是:晚上8点前必须要睡觉,每天必须睡够11个小时,在学校期间,不允许有一个孩子打呵欠! Dunkirk小学上午总共两节课,每节课一个小时,内容多为游戏、手工、绘画、科学、讲故事、数学运算等。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,游戏教室更是脱了鞋子盘腿坐一圈或者干脆光脚奔跑。 女儿跟我讲了数学课上的一个例子:一次老师讲到计量单位“米”。为了让小朋友更直观地理解“米”这个单位,老师自己做了一个铁环(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玩的“滚铁环”),每次滚到一米的位置会发出声音,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教室和操场上滚了一圈,孩子们不仅知道了教室的长度是9米,操场的篮球架到教室门口是100米,而且都非常深刻地理解了“米”这个计量单位的准确含义。 学校还经常安排学生去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场所参观,甚至去电影院看电影,也经常带孩子们去室外感受大自然。像科学课,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挖池塘,在池塘里养鱼、蜗牛以及各种水生生物,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一个个乐此不疲。 女 儿读的小学,课间休息时间有半小时。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尽情地玩,课间休息期间,教室的门会被上锁。学校操场上,除了可以踢足球、打篮球,还有各类游戏设施,如闯关、攀岩,以及与国内玩法几乎一致的“跳房子”游戏。 为确保孩子的安全,操场上会有一两位老师照看。他们背着药箱,里面配有冰袋及各类跌打擦伤之类的药品,以便孩子们在不慎受伤时迅速冷敷或包扎,这个人性化的安排让人忍不住真心赞叹! 英国小学也提供“After School”兴趣班。像Dunkirk小学有手工、跆拳道、乒乓球等,时间是每天下午3:30~5:30,很适合部分因为上班没时间接孩子的家长,但要收费,而且不便宜,每天10镑,周末的“Fun Club”更贵,每天25镑。女儿选择了手工班,觉得很有趣,另外还参加了每周一的唱诗班。 孩子们的书包则由学校统一购置。所谓的书包,其实只是一个轻飘飘的斜挎包,因为所有的书本和文具都由学校免费提供(包括提供削好的铅笔),书包基本只用于存放学校通知、家校联系本和若干绘本。 值得一提的是家校联系本,这和女儿之前上的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家校联系本很像,但主要限于交流孩子回家后的阅读情况。Dunkirk小学和保小一样,很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。女儿每天都会带回一两本绘本——这基本上也是唯一的作业。另外还有一周一次的家庭作业,有时是做手工,有时是掌握某一类数学运算,比如2、5、10的乘法口诀。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女儿的第一次周末作业:制作墓画。我当时极其诧异地仔细看了作业要求,没错,是坟墓碑刻画!作业说明中还举了埃及法老转世墓画的例子,并注明可以交平面,也可交3D的手工作品。收起不可思议的心情,带着好奇心,我和女儿一起动手做了一个立体的埃及金字塔,每个塔面分别配上法老、祭祀品等图片。几天后,女儿的作品被拍成了照片获得了表扬。 上一篇英语之毒,甚于鸦片
下一篇孩子为什么要学艺术?
文章分类:
艺术讲坛
|